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9)_世界文明史
新笔趣阁 > 世界文明史 >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9)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9)

  但是即使被草叶伤了,他也不能穿衣服。

  在炎炎夏日,当他的四肢流汗、全身都是灰尘泥土时,

  有智慧的僧人也不会为自己失去的享受而遗憾。

  他必须忍受一切,消除自己的欲念,遵从神圣的最高法则。

  除非是身体崩溃了,否则他就必须忍受这些苦行。

  《佛所行赞》佛教的起源*

  佛教在发展初期就发生了教派分裂。上座部(意为信奉长者教导的人)严格遵守佛陀最初创立的教义,而大乘佛教(意为大的交通工具)则希望教义更加人性化,以便劝说人们入教。大乘佛教教徒轻蔑地把上座部称为小乘佛教(意为小的交通工具)。公元5世纪,出现了对女性神佛的崇拜和女性佛教徒群体,后来这支被称为佛教密宗。该教派至今仍存在于尼泊尔和中国的西藏等地,以僧侣众多的大型寺庙为活动中心。

  上座部教徒认为,佛陀是师傅,而不是神灵。他们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个人修行才能觉悟,而僧侣、典礼、仪式的作用都不大。相反,大乘佛教教徒则宣扬,在僧侣的帮助下,通过典礼、仪式、礼拜、斋戒以及神圣之物(如圣水),人们可以更快觉悟。上座部后来传到锡兰(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大乘佛教传到了中国、朝鲜和日本。

  以下两段文献反映了佛教的一些主要观点。第一段文献出自马鸣(Asvaghosha)用梵文写的《佛所行赞》(TheLifeofBuddha),该书记录了佛教徒普遍接受的教义。文中叙述了佛陀的觉悟过程,以及他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觉悟的故事。

  思考:佛教教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教义在哪些方面能吸引深受婆罗门教影响的印度民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