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7)_世界文明史
新笔趣阁 > 世界文明史 >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7)

  在古印度之后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中,古印度时期的文化主题是一直存在的,至少它们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反复出现,而我们有可能列出一个包括这数百种文化主题的目录。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目录并不能告诉我们是什么赋予了印度文明特殊性和生命力,那种类似于佛教思想中“意念”的元素——若没有这种元素,就没有文化的新生;而这种文化虽然新,但仍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究竟是什么。抑或我们可以根据种族来给印度文明的具体内容分类,以确定哪些文化是由印度—雅利安人发展的,哪些是由达罗毗荼人或其他少数民族发展的。人们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把某一个群体确定为印度文明某些特征的创造者。然而这种方法也不太可能找出我们所探讨的元素。……

  这一决定性元素就是,印度人对宗教和哲学探究的关注,以及这种关注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是对超自然真理的追寻,对宇宙、神、人的灵魂、万物之主及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本质的探索。而这方面的答案,合乎今天印度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印度在迄今为止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在进行精神方面的探索,而西方则被认为沉迷于“物质主义”。对于印度在长期的理论思想和宗教训导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宗教、哲学的浓厚兴趣,除了其中的一点文化沙文主义,人们对其一般观念还是持支持态度的。印度的文献记载了大量的宗教和哲学,从最初的《梨俱吠陀》,到其繁盛时期的《奥义书》以及耆那教和佛教经文,直至如今的各派分支和不同的发展脉络。……

  或许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印度教的一种价值观,以获得更多发现。我正在思考“职责”以及施加在正确行为上的那种非同寻常的压力。在哈拉帕文化中,我们找不到这方面的论述,但是在《梨俱吠陀》中我们却能找到,而在《耶柔吠陀》(YajurVeda)和《梵书》关于宗教仪式的描述中,则有更清楚的反映。在仪式里,每个细节都必须做到位,祭司们受过严格的训练,苦习其特殊职责,并认真履行。“转世说”和“因果报应说”是所有印度宗教最重要的特征,二者对正确行为的内涵和意义作出了最佳的诠释。每个人的细微行为都是他未来命运的决定因素。成千上万的文献都详细说明了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在种姓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对行为的考虑居于首要地位。行为不仅在重要的方面(例如婚姻、出生及丧葬仪式)必须与规定相符,在细小的方面(例如饮食、与人说话及接近别人的方式,甚至包括发型)也须如此。在印度教中,行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教条。即使在彼此一致的同一种姓内部,不同成员的教条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的行为规范却是一样的。错误的行为将受到惩罚,严重的可能被驱逐出该种姓,而这相当于社会身份和地位的革除。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