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节 境外战局 8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新笔趣阁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672节 境外战局 8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2节 境外战局 8

  “我们虽然保住了澳大利亚,但却陷入了可能要失去英国的危险,顾此失彼啊!”美日西南太平洋战役和德军登陆英国本土、爱尔兰的战役结束后,罗斯福总统心情复杂地感慨道。

  海狮战役前,盟军在北大西洋控制着不列颠群岛{英国和爱尔兰}以及原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以上众多岛屿犹如北大西洋境内的一艘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只要美军拥有足够时间往以上岛屿{主要是不列颠群岛}输送部队、飞机、舰船、武器装备、机器设备、工业原料、战略物资、生活物资,就能把这些地方建设得牢不可破、经营得坚不可摧,虽然反攻欧洲大陆是有心无力,但保住英国是绰绰有余的,须知,在1942年,美国能制造出万架飞机{还有英国制造的六七千架飞机助战},德国只能制造出万架飞机,到了1943年,美德工业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尽管德国在不断进步,但美国的进步幅度更大,美国在1943年能制造出近9万架飞机,德国则是近3万架,美国的飞机产量是德国的二点五倍以上甚至还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三倍{不过,美国是两线作战,要分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的飞机用于美日战争,但是,美英飞机数量在欧洲战场上始终都是压制着德军飞机数量的},并且盟军飞机在英国上空迎战德军飞机是“主场作战”,德军则是“客场作战”,显然这一点是有利于盟军而不利于德军的,然而,盟军的这项战略方针随着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和爱尔兰而遭到重大挫败,接下来,不列颠群岛不再是盟军独占,而是由德军、意军、爱尔兰军队组成的联军与由美军、英军、加军组成的盟军展开包括陆战在内的全方位交战的战场了。

  英国本土成为战场,对于盟军是极其不利的,盟军在此不再占有“主场作战”的优势,联军在此也不再受困于“客场作战”的劣势,但是,盟军不会兵败如山倒,联军也不会摧枯拉朽、犁庭扫穴,双方接下来会在以不列颠群岛为核心的陆地上、海面上、海面下、天空中展开持久性的全面消耗战,鹿死谁手暂时犹未可知,唯一能确定的是: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英国,接下来都会源源不断地流血,比拼的就是国力,而无法判断此战结果的逻辑是现成的:众所周知,现代战争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制空权都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英国战场上,盟军飞机产量大大地超过联军,但盟军飞机足有85%以上来自美国,不到15%是英国自产,单靠英国自产飞机肯定是拼不过德国的,美国产飞机才是盟军飞机的主力,而美国产的飞机需要先通过运输舰船来到英国,在英国境内有了落脚之地后才能参加战斗,而英国此时全境几乎都在德军飞机的轰炸范围内,如果德军飞机把英国境内的机场全部炸毁,美国飞机运来再多也无法在英国战场上起飞作战,但盟军肯定会拼命地保护好其在英国境内的机场。德军把英国境内的盟军机场都摧毁,那么,英国本土和英国四周海域的天空都会是德军飞机称霸,德军获得英国战役的胜利就是必然的;反之,盟军若保护好其在英国境内的机场,让更多的机场可以接收、起飞、降落从美国运来的飞机,那么,盟军在英国战场上就可以慢慢地重新掌握制空权优势,有了制空权优势,陆地上的德军和海面上的德军都会成为盟军飞机的猎物,盟军获得英国战役的胜利就是必然的。说白了,假如英国境内有100个机场,德军若能摧毁或占领大部分,比如80个,盟军只剩20个,德军自然彻底地获得制空权,就能获胜,美国生产飞机再多,被运送到英国战场上也没有立足之地,无法发挥出数量优势{哪怕盟军拥有大批航母,也改变不了这个劣势,航母舰载机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陆基飞机};德军若只是摧毁或占领小部分机场,比如30个,盟军还有70个,盟军自然可以重新夺回制空权,就能获胜,至于摧毁、争夺、占领机场的战斗,不只是双方空军展开厮杀,还是双方陆军的较量,另外,双方还会在英国境内一起争分夺秒地修建新的机场,使得“英国战役”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双方必然展开漫长的拉锯战和持久的消耗战,最终结局连蒋纬国都没办法预测。

  英国战役的两大参战主角是美国和德国,双方此时各有优势和劣势:

  首先,美国的飞机产量大大超过德国{不只是飞机,美国的舰船、坦克、火炮等武器产量都大大超过德国,但飞机最重要},因此,在飞机数量上,美军占有极大优势;

  其次,光有飞机还不够,还必须有机场供飞机参战,英国境内的机场争夺是关键所在,美军飞机无法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到英国战场参战,但德军飞机却能从欧洲大陆直接飞到英国战场参战,因此,在机场数量上,德军占有较大优势;

  说到底,英吉利海峡毕竟比大西洋窄太多了。

  德军与美英盟军展开“英国战役”,对于中国而言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是蒋纬国无法判断的,不过,起码在眼下可以确定两个好处:第一,中国在非洲的新领土将会十分安全,盟军为保住英国本土而在英国战场上疲于奔命,自然不会去非洲开辟第二战场{更加不会去欧洲大陆开辟了};第二,德国因为发动“英国战役”而导致其战争消耗迅猛扩大,对中国在资源、物资、军火上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中国自然能在德国身上发更多的战争财。蒋纬国算了算,自中国进入休战期以来已有半年时间,在这半年内,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额高达约17亿美元,其中,德、美、日、以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四大主要国家,德国最多,约6亿美元,美国其次,约5亿美元{主要是中国在暗中协助美国支援澳大利亚,卖了可以武装十几万人的军火,并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蒋纬国多次“敲诈”罗斯福或跟罗斯福进行“秘密交易”而得到的多笔巨款},日本位列第三,约2亿美元,第四是以色列,约亿美元。德国发动英国战役后对华进口量立刻大增,比如10月份,进口量比9月份增加了50%以上。

  只要中国自始至终置身事外,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打得越激烈,蒋纬国就越高兴,因为中国发的战争财会随着别国打得越激烈而获得越多,用别国的血汗钱进行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还有比这个更美妙的事情吗?蒋纬国都有点“理解”美国当初趁着中日战争机会大发战争财的行为了。但可惜,中国是无法独善其身的,毕竟中国也是这场世界大战的主角之一。

  仿佛跟英国战役遥相呼应似的,印度战役和澳洲战役的激烈程度也同时升级了。印度战场上,经过持续五个月的征战杀伐,日军已经占领了印度东部、南部、中部、北部等印度全境四分之三以上的广大地区,包括绝大部分的城市和交通网,只剩下印度西部{后世巴基斯坦}的山区地带还在英军掌控中,但是,日军获得“解放印度的最终胜利”堪称无从谈起,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英军仍然在印西地区坚持抵抗,并且英军绝非日军宣传的“只是一小撮被打散的、不成气候的散兵游勇和残渣余孽”,而是具有完善编制、众多兵员、充足补给{日军发现英军的子弹炮弹不但没有越打越少,反而越打越多了}、强劲战斗力的正规军,不但在印西的崇山峻岭中跟日军顽强周旋、缠斗不休,使得日军在盲人骑瞎马的不利处境中屡屡吃亏、连连失利,甚至还多次反扑被日军占领的印度城市或主动攻击联队级日军,显示英军仍然拥有不容小觑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日军则因为印西的山区地形而难以将以当地作为根据地的英军一网打尽;二是印度人越来越仇恨日军,越来越反抗日军统治,各种武装动乱在日占区内此起彼伏、没完没了,搞得日军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并且印度人也越来越心向英国人。木村兵太郎在发给东京的报告里不得不承认:“尽管印度大局已定,但距最终胜利还言之过早。…在印度,皇军拥有‘天时’优势,但英军拥有‘地利’和‘人和’优势。皇军只是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网,而广大的农村、乡下、山区却始终在那些抵抗力量的控制中。”

  英属印度{包括后世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以及印巴争夺的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此时,包括缅甸全境、印度东部部分地区、克什米尔部分地区等合计约100万平方公里被中国占领{斯里兰卡先前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不属于英属印度},印度东部、南部、中部、北部等合计约250万平方公里被日本占领,印度西部约80万平方公里还在英军的牢牢控制中。由于英方、日方都默认或承认中国对英属印度部分地区的占领,中英、中日没有交战或发生矛盾,所以印度{日占区和英占区}境内局势并不是“三国演义”,就只是英日的交战;至于英属印度{日占区和英占区}居民,大部分人持以反日亲英或反日不亲英但愿意跟英国人联合抵抗日本人的立场,只有少数人持以亲日反英或既反日也反英的立场,因此,综合而言,印度人在这场英日争夺印度的战争里是心向英国人的,导致日本人在此严重缺乏“群众基础”,日军在印度境内犯下的暴行、恶行、兽行把大批印度人推到了日本人的对立面,推进了英国人的怀抱。颇为讽刺的是,英国人本来在印度已经不得人心了,但因为日本人的“帮忙”,英国人此时重新获得了印度人的支持。就以钱德拉·鲍斯为例子,此人以前一直致力于印度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属于亲日反英派分子,主张跟日本人合作,把英国人赶出印度,跟日本人展开合作后,他是印度国民军{该军队是仆从于日军的印度军,跟仆从于英军的印度军进行对立,按照中国人的观点,这两支印度军都是伪军,都是“印奸”,但印度此时并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真正的印度军”的法理依据和正统性也就无从谈起了}总司令、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脑,在日军占领德里后,由日本人扶植起来的并且完全听命于日本人的“印度共和国政府”粉墨登场{日本人干这种事肯定是轻车熟路、经验丰富,建立傀儡政权是日本人最拿手的好戏},他又成了“印度共和国政府”首任总统,但他对日本人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越来越憎恶仇恨日本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我认为英国人是印度的侵略者,日本人是印度的解放者,但现在,我发现,英国人是侵略者,日本人也是侵略者,并且日本人的残暴、贪婪、丑恶程度远远地超过英国人,如果印度人必须当亡国奴,我宁可选择英国人也不要日本人。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我们好歹还有游行示威的权力,但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我们连游行示威的权力都没有了。邀请日本人帮忙‘解放印度’完全就是引狼入室,我真痛恨我以前瞎了眼睛,竟然没看清日本人的真面目”。一个多月后,钱德拉·鲍斯带着印度国民军的部分部队、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部分高层反叛了日本,投靠了英国阵营。

  由于印度西部都是不利于日军的山地、英军顽强抵抗、印度人大部分心向英国人以及蒋纬国在暗中向韦维尔提供大量援助,使得日军没能像预期那样速战速决地占领印度,反而在印度陷入了持久战、消耗战、拉锯战。为了剿灭英军、镇压印度人的反抗以及在印度建立坚固的统治,日军不得不向印度不断增兵。

  印度成了日军的战争泥潭,澳洲也一样,并且情况更严重。

  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并且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城市里,由于澳洲人口少,所以城市也不多,主要城市只有六个,使得澳洲境内存在大片无人区,特别是中部的沙漠、戈壁、山地、高原,更是人迹罕至,因此,澳洲的“精华”就是四面沿海“一圈”,日军和盟军的战斗就发生在澳洲沿海地带。澳洲战役自五月初开始,打到十月上旬,持续了整整五个月,在这五个月里,由于美军刚刚遭到夏威夷战役的惨败,元气大伤,丧失战略主动权,在太平洋上处于被日军压制的低谷期,美澳海上运输线因为日军绞杀拦截而时断时续,运输量供小于求,所以美国本土给澳洲的援助是比较有限的{罗斯福不得不花费重金“收买”蒋纬国暗中帮忙},导致澳洲战局一直倾向于日军,虽然澳大利亚军民浴血奋战、拼死反抗,但日军还是陆续占领了布里斯班、悉尼、堪培拉,澳大利亚的六个主要城市被日军占领了一半,其中甚至包括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节节得手的日军不断推进,在拿下堪培拉后又大举进攻墨尔本。此战期间,美日爆发了西南太平洋战役。就在日军已经攻入墨尔本城区、占领一半多的墨尔本、与澳军在城内展开绞肉机般的巷战时,被日军认为“在西南太平洋战役中被日本海军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只剩下1艘航母”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却奇迹般地携带着大批美军和大量军火物资沿着美澳海上运输线从美国开到澳大利亚,抵达墨尔本,美军运输舰船上的美军登陆后直接参战,另有数百架美军新式飞机、数百辆美军新式坦克一起被送上岸并被投入墨尔本战役,一下子扭转了战局,由、P-51战斗机护航的b-17轰炸机群把日军炸得血肉横飞、抱头鼠窜,在这场世界大战舞台上首次亮相的谢尔曼坦克更是把日军冲杀得人仰马翻、狼奔豕突,原本山穷水尽的墨尔本一下子转危为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