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 决死挽救 2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新笔趣阁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232节 决死挽救 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2节 决死挽救 2

  南京的川军第师原本共有约一万九千兵力,在支援过江北战事后,损失三千人,此时还有约一万六千兵力,是眼下保卫南京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由于被卡在关键位置,加上蒋纬国的宅心仁厚,使得这三个师清一色地装上德械装备,只不过军装没换,还是穿着出川时的草鞋,戴着出川时的草帽。长江大战即将爆发时,川军也得到了参战命令,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命令“川军抽调两个师,各留一个加强营,师其余部队立刻增援镇江战事”。

  本来,南京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又遭到日军三个师团的威逼,可以说,一兵一卒都不能再抽调,被动防御是唯一途径,同时也救不了镇江,只能坐视镇江被日军攻占,宁沪交通线被日军截断(蒋介石、白崇禧等人只能等赶赴南京的第2、第11集团军以及从上海回援南京的部队陆续抵达后尽全力收复镇江,这样做的后果是无需多言的,失地容易收地难,完全是别无选择的下下策),但由于第918团、宪兵部队、滇军抵宁的一个团在长江上拼死阻拦住第6师团,使得局势出现了一丝希望和转机(如果第6师团成功渡江与第2师团合兵一处,国军就会完全放弃收复镇江,因为那根本就是做不到的事,局势也彻底恶化无法挽救,但第6师团既然被阻挡在江北和江上,未能与第2师团会师江南,国军自然还有最后的希望),因此蒋介石在白崇禧等人的坚定请求下,决定冒着巨大风险,派川军主动出击,反击正在攻击镇江的第2师团,拖延第2师团攻陷镇江的脚步,为援军抵达南京和江南争取到宝贵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迫使国军高层如此孤注一掷,那就是日军新一轮援军抵达战场了。

  10月15日上午十一时,日军第师团在上海南部的杭州湾金山卫正式登陆,正式展开了对上海国军的全面大迂回包抄。

  上海战事乃至南京战事和整个江南战事都因此而大幅度地倒向了日军。

  如果以上海为中心,长江三角洲的地理形态是这样的:上海北边是长江,东边是东海,西边是太湖,南边是钱塘江,因此,上海国军从上海撤往南京共有两条路,最便捷最直接的是北面的“江南湖北路线”,即在长江以南、太湖以北的地带里依次经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最后抵达南京;另一条路是绕过太湖的南面的“湖南江北路线”,即在太湖以南、钱塘江以北的地带里依次经过嘉兴、湖州、广德等地,最后抵达南京。此时,这两条路都已面临被日军截断的重大危险,第2师团(在第6、第16师团的通力配合下)即将攻取镇江,第师团则在金山卫登陆,随时可以攻击嘉兴,一旦两路日军都得手,上海国军就会全面地成为日军的瓮中之鳖,无路可退、必死无疑。

  南京统帅部无法承受这个险恶至极的战事前景,可以说,“下路”已必丢无疑,因为“下路”根本无法保护,沪东国军还在忙着歼灭第101师团的最后一战,勉强可以防御新参战的第师团,绝对无力阻止这两个师团攻占嘉兴,既然“下路”必丢无疑,确保“上路”畅通就是十万火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的事情了。

  为了鼓舞士气,蒋介石去下关码头给滇军官兵壮行后,又赶到龙潭镇给川军官兵壮行。出击部队由122师为主力,师都抽调了一个加强团以及大批武器弹药给122师,使得122师此时拥有超过9000兵力。全师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并且士气非常旺盛。因为122师原本属于第二战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素来“抠门吝啬”,对待自家晋绥军“大手大脚、大鱼大肉”,但对待进入山西参加抗日的川军则是“冷脸白眼、一毛不发”。阎锡山一方面需要川军帮助晋绥军守山西,一方面又不愿意在川军身上花钱,山西境内的川军请求更换装备、更换军装,阎锡山回道“既然是委员长安排你们来的,你们就应该去跟委员长要”,川军把请求电报发到南京,蒋介石回道“你们既然属于第二战区,应该跟战区司令阎长官要”,双方踢皮球,谁也不管川军,导致山西境内的川军“几乎从未得一枪一炮一弹一元钱的补充”。不过,当华北日军对山西展开试探性攻击时,阎锡山却毫不犹豫地把叫花子般的川军顶上去,第一线是川军,第二线是八路军,第三线才是晋绥军。几场激战下来,川军伤亡很大,弹药耗尽,并且因为长期没有发军饷而导致军心动摇、士气低迷,阎锡山对川军仍然是一毛不拔,说白了,阎锡山对帮他守卫山西的川军“就管口饭吃”,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了,并且伙食待遇很差,晋绥军吃罐头,川军则是米饭加咸菜。部分川军官兵一怒之下,抢了晋绥军的几座军械库,阎锡山勃然大怒,向蒋介石告状“川军抗战不力、扰民有余”“根本就是一群土匪”,使得川军官兵们痛哭流涕,他们觉得自己满怀抗战报国热血热情,离开四川家乡,奔赴山西前线,结果却遭到如此不公待遇,不过,事情很快就峰回路转,122师被阎锡山送去南京“敷衍蒋介石”,因为蒋纬国在其中的作用,122师官兵们顿顿好吃好喝、有酒有肉,武器装备更是清一色换成德械枪炮,使得122师官兵们欢呼雀跃,因为有阎锡山的衬托,所以122师官兵们对蒋介石感激涕零(其实是蒋纬国的功劳),无不宣誓要死战到底,“报效国家”“报答委员长”,全师迫不及待地想要再上战场。

  蒋纬国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慨:“唉!中国的军人、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太单纯了!其实,这本就是他们应得的啊!”

  龙潭镇的郊区,师长王铭章对亲自过来给自己送行的蒋介石说道:“劳烦委座亲自送行!铭章深知此行之严峻重要,还请委座放心,卑职定死战到底,坚决完成任务!”

  蒋介石十分感慨地道:“不要张口闭口死的,既要凯旋归来,也要平安归来。”

  王铭章正色道:“身为军人,牺牲即为天职。依眼下局势来看,唯有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回报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言罢,向蒋介石肃然敬礼,率部开进。

  三十多公里外,镇江城下某个小村子,第2师团师团部。

  获悉一股万人级别的中国军队从南京开拔向镇江后,冈村中将喜出望外:“太好了!”

  “师团长阁下,您何出此言?”师团参谋长松永正明大佐、第3旅团旅团长石桥健威少将、第15旅团旅团长小原房次郎少将等几名高级军官都感到诧异。

  冈村中将笑了笑:“对镇江的攻击,我只是让师团用了五分力气,这一点你们都很清楚。”他的话让松永大佐几人都连连点头,因为第2师团确实只用了一半实力攻打镇江,这是冈村中将的命令。“中国军队高层非常清楚他们和帝国军的战力悬殊,如果第2师团迅速攻占了镇江,蒋介石很有可能会放弃反击镇江,因为他明白,帝国军一个师团据守一座城市,没有十万中国军队是不可能拿下来的,蒋介石手里已经没有充足的军力,所以,为了引诱蒋介石,我故意让第2师团在镇江城下磨磨蹭蹭打到现在就是不攻入城中,这样,第2师团在野地间,处于相对而言比较好打的一种状态中,蒋介石才会鼓起勇气,对我们发动反击。诸君请切记,我们攻打镇江,是有两个目的的,一是拿下镇江,截断宁沪间的交通线,二是以镇江为诱饵,引诱蒋介石把他手里本就不多的南京防御部队开出南京援救镇江。现在,蒋介石的援军来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在野地上消灭增援镇江的南京部队,然后…”他目光一下子变得严峻而沉稳,“师团兵分两路,石桥君,你的第3旅团一路追击溃败的南京部队,一鼓作气攻入南京城内!不是攻占南京,是在南京城北一带站稳脚!把中国军队南京防御圈撕开一个缺口!小原君,你的第15旅团可以拿出全力作战了,攻入镇江,占领这座城市,截断宁沪运输线!”

  跟绝大部分日本军人不同,冈村中将提到中国、中国人、中国军队时并没有使用带有强烈蔑视和侮辱意味的“支那”、“支那人”、“支那军”等字眼,因为他很不屑干那种事,“骄兵必败!想要战胜敌人,就要正视敌人,在嘴巴上侮辱敌人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他的原话。

  “原来如此!”松永大佐几人无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继而喝彩不已,“师团长阁下,您的计划真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好一招引蛇出洞!”

  “切记!”冈村中将叮嘱道,“部队进入镇江或南京后,决不允许胡乱杀人!切切不可玷污帝国军的威名和荣誉!”

  “就像刚才对待这个小村庄的居民?”松永大佐若有所思。

  冈村中将等人此时所在的地方叫石马乡,是镇江西郊的一个小村庄,师团部护卫部队进入这里后,抓了村子里一百多名村民,其中的十几名年轻村民试图反抗,一名青年躲藏在路边一个粪坑里,使得日军疏忽了检查,当身穿中将制服的冈村中将走进村子时,粪坑里的这个青年突然间钻出来,手里抓着一把鱼叉,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冈村中将,要不是卫兵们眼疾手快,冈村中将险些被刺到,但有一名卫兵被刺穿了胳膊。勃然大怒的卫兵们准备杀死这个中国青年,冈村中将及时地制止了,他微笑着走到被制伏的那个浑身粪便、横眉怒目的中国青年的面前,用流利的汉语说道:“年轻人,你搞错了敌人,我们是来把你们从蒋介石暴政中解救出来的,你和你同胞的真正敌人是蒋介石。”冈村中将先前常年在中国进行军事情报刺探活动,因此会非常熟练的汉语。

  “杀了我!日本鬼子!”青年怒发冲冠。

  冈村中将和颜悦色地道:“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现在的思想是错的。”他随后命令部下,“放了他。”

  这个中国青年就这样安然无恙地被冈村中将放走了,如果他是落在谷寿夫中将或中岛中将的手里,恐怕会死得比遭受满清十大酷刑还要凄惨。对此,冈村中将的部下们并不理解,眼下,他的决定再次遭到一定的抵触。“师团长阁下…”石桥少将略迟疑地道,“支那人素来卑劣奸猾、下贱愚昧,不狠狠地杀一顿,他们怎么会彻底屈服于帝国军的皇威?”

  “短视!”冈村中将严肃地训斥道,“帝国的霸业不是只靠刺刀就能建立的!必须要用怀柔手段!要赢得人心!否则我们是无法真正地、永久性地统治中国的!”(在原先历史上,冈村中将确实“爱护”中国百姓,很多次他的部下欺凌中国百姓后都被他惩办,当然了,肯定不是杀人后判死刑的那种惩办,而是给受害者家人赔点钱。)

  “哈依!我们谨记师团长阁下的训导!”石桥少将几人急忙立正点头。

  “你们看!”冈村中将显得语重心长地走出房间,指了指地平线处的镇江,“如果我们不采用怀柔手段,中国每个地方都可能这样!我们是无法彻底征服中国的!帝国军在崇明岛干的事情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军民的抵抗决心!这种事是不允许发生的!”

  远处的镇江城正燃烧着滔天大火。

  第2师团之所以迟迟没有拿下镇江,冈村中将为了“引蛇出洞”而保留了很大实力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就是镇江军民的顽强抵抗。镇江的伤兵们、民兵们、百姓们无不拼死激战,毗邻镇江的扬中、丹阳、常州等地纷纷派来本地保安团援助镇江军民,为了不让镇江飘扬起异国侵略者的太阳旗,镇江军民几乎是不择手段,首先就是朱耀华师长下令焚烧镇江城周围几片山林,随后,镇江县县长张清源下令焚烧全城,“宁可让镇江被大火烧了,也不让镇江被日本人占了”。这个命令在一定程度上让镇江百姓难以接受,张县长以身作则,他一把火点燃自家住宅,同时大呼,“国难当头,蒋委员长下令全国各地焦土抗战,咱们镇江是省会,必须要做出表率!”(江苏省此时的省会并不是南京,而是镇江,因为南京是首都,行政级别是特别市,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

  见此场景的镇江百姓无不落泪,纷纷扶老携幼、收拾家产,逃难往附近的扬中、丹阳、常州,留下青壮年在家准备烧房子。激战中,有股日军窜至城区附近,看到日军的一些百姓急忙点火烧房子,使得大火在城内一发不可收拾,几个小时后,四分之一的镇江城化为火海,这在客观上确实迟滞了日军攻入镇江的脚步。

  当川军第122师抵达镇江战场后,原本在攻城战中打得“心不在焉”的第2师团立刻与之在镇江郊区的野地上爆发了真正的激战。面对日本陆军最强的第2师团,122师的川军官兵们毫无惧色,在惊天动地的“杀他个龟儿子”的四川话喊声中,官兵们犹如铁水岩浆般愤怒地冲击向第2师团,撞击开无数的电闪雷鸣和腥风血雨,交战双方一起被卷进了绞肉机,战场上眨眼间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奉命迎战川军的第3旅团旅团长石桥健威少将在开战十分钟后就陷入了极度的震惊中,因为他从日军情报机构分发下的“支那军各派系部队之战力分析”资料里获知:中国军队里最强的是中央军和桂军,至于“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川军,只能说是三四流部队,别说跟中央军或桂军相比的,就连晋绥军、滇军也不如,毕竟晋绥军和滇军的装备还是很不错的,川军的武器则完全是破铜烂铁。可是,石桥少将此时发现,对面这支“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川军居然清一色的德械武器,并且战斗意志也极度顽强。

  “难道这支一支伪装成川军的中央军?”石桥少将大惑不解,但时间不允许他慢慢地思考,因此他拔出军刀,声嘶力竭地吼叫着督战,“大日本仙台的勇士们!前进!击溃他们!”

  石桥少将没看到,战场的对面,122师师长王铭章也在身先士卒地率队冲锋:“跟我上!一定要打垮他们!”看到师长亲自冲锋,官兵们士气更加是鼎沸冲天。

  这是一场让日本国内都不敢相信的战斗:帝国陆军两大王牌劲旅之一的第二师团居然跟支那军三四流的川军打成平手?但事实确实如此,镇江西郊战场上,川军122师硬生生地与第2师团杀得一起滚入血火地狱却死死地没有溃乱。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实际上,122师之所以能跟第2师团打个平手,弹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22师弹药充足、火力强大,第2师团则弹药欠缺、火力不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川军官兵们奋勇死战的精神。

  当王铭章亲自率队冲锋时,122师的临时师部里,师参谋长赵渭滨少将正在接见着一位浑身粪土臭味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被冈村中将放了的那个石马乡居民。

  “长官好!”青年自我介绍并敬礼,“我叫盛志勇,是镇江县石马乡居民,也是镇江保安团的成员,我知道日军指挥部的位置,就在石马乡!包括一个中将!”

  盛志勇并不是什么目不识丁的农村青年,恰恰相反,他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军人,属于镇江保安团,是一名初步地接受过训练的新兵,镇江战斗爆发时,盛志勇正好请假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没法回部队,但他没忘了自己的责任,他认出冈村中将的军衔,展开了那场功败垂成的刺杀。被冈村中将放了后,盛志勇没想要“知恩图报”冈村中将,恰恰相反,他“以怨报德、恩将仇报”,122师与第2师团展开血战后,他在战场边缘山林里绕到122师所在区域内,被几名川军士兵当成汉奸抓住,在他反复解释后,被送到了赵渭滨面前。

  “哦?中将?”赵渭滨吃了一惊,随即欣喜不已,他可以肯定,既然是中将,必然是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本人了,但欣喜之后,赵渭滨发现这个叫盛志勇的爱国青年送来的情报似乎没什么用,石马乡在日军控制区腹地,122师如何“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汇报南京,请南京派轰炸机炸死?不行,看到轰炸机后,冈村宁次肯定会隐蔽躲藏的,概率不大;用大炮轰?也不行,122师只有迫击炮和一些小口径的步兵炮,并没有大口径重炮,中央军自己都缺大炮。赵渭滨反复思考,发现这个情报还真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知道敌方最高指挥官在哪里,却没办法将其一举斩首。

  踌躇再三后,赵渭滨没抱什么希望地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南京军委会。

  军委会的将军们在接到这个报告后,也没感到多大兴趣,想要从上海前线把蒋纬国的特种部队调回来,根本就来不及,所以似乎没什么办法可以结果掉冈村中将。最后,参会的海军长江舰队司令曾以鼎提醒道:“我们在长江上不是还有一艘炮舰吗?”

  这艘炮舰自然是那艘已经获得“长江赵子龙”美誉的大同号。

  大同号炮舰(对外宣传是轻型巡洋舰,姊妹舰自强号,已战沉于长江),原为清廷福建马尾造船厂建造,动力设备则由法国某家造船公司设计和建造的,该舰正式完工于1900年,初名“成安”,后改为“建威”,在被编入中华民国海军后更名为“大同号”并被江南造船厂进行改造,全舰排水量1050吨,武器包括舰艏1门120毫米主炮、舰艉1门120毫米主炮、57毫米副炮2门、30毫米速射炮2门、毫米机枪6挺,以煤为燃料,最大航速节,舰上军官20人、水兵148人。

  接到来自南京的命令后,大同号代理舰长喻诗航大喜过望,同时又忐忑不安,实际上,南京的高层们并未对这场行动很在意,毕竟成功率微乎其微,在战争中把希望放在概率微小的侥幸事件上显然是愚蠢的。不过,喻诗航等大同号官兵们则以非常神圣的心态来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石马乡靠近长江,完全在大同号主炮射程内,但精度无法保证,只能碰碰运气。

  “老天保佑!”当舰上两门主炮都瞄准石马乡时,喻诗航仰天祈祷。

  五分钟内,大同号怒绽烈焰,向冈村中将所在的石马乡轰射去了五波十发炮弹。

  事后得知战果时,喻诗航长叹道:“我只能这样说,是老天在保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宗在保佑,仅此而已。”

  大同号向石马乡轰射去的十发炮弹里的第六发就落在了第2师团的师团部门口,不但当场炸死了包括师团参谋长松永正明大佐在内的十多名军官和卫兵,还有一块炮弹碎片正好击中正在卫兵保护下撤离的冈村宁次中将本人,那块炽热高速的碎片直接穿透一个保护冈村中将的卫兵的身体,钻入冈村中将后背,使得冈村中将当场昏迷过去,身受几乎致命的重伤。

  在这个节骨眼上,实质上是第2、第6、第16师团总指挥官的冈村中将突然受伤昏迷,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得知这件事后,蒋纬国也激动得连连道:“确实是老天保佑!确实是祖宗保佑啊!”

  巧合也是战争里的一个必然因素,因为这起“偶然事件”以及该事件接下来引发的“蝴蝶效应”,江南战场上随即出现了重大变故,甚至可以说,南京正因为这件事得以死里逃生。李宗仁在事后说道:“若无滇军川军之血战,南京几乎当时就会沦丧!但大同号的那发炮弹,真真正正地起到了天助神佑的效果,就像一根细针刺中一个巨人的死穴。”“这一炮,胜过一万精兵!”这是蒋介石的评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