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5)_世界文明史
新笔趣阁 > 世界文明史 >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5)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15)

  因此,在古印度,关于君主制的本质至少存在三种主要观念及其他次要观念。这些观念是并存的。然而根据正统的印度文献记载,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无疑是君权神授。我们不要忘了,强调君权神授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Rmyana)和《摩奴法典》影响着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我们还要记住,君权神授并不意味着“君主不能犯错”。我们在一些文献中可以找到关于这方面的阐述……但总体说来,古印度的君权神授观和现在西方的君权神授观十分不同。婆罗门是世间的神,丈夫是妻子的神,师傅是弟子的神。……这种将神性具体化的现象很普遍。即使传说中第一个国王是来自天堂的毗瑟拏之子,也并没有在实际中产生太多差异。

  从词源上来看,“rjya”(王国)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属于国王的或者来自国王的”。让我十分怀疑的是,古印度是否存在过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国家,亦即不同于国王及其大臣的那种机构。

  所以,国王及其延伸机构——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秩序。这一职责是在“danda”(“惩罚”或“强迫”)的辅助下完成的。究其原因,《摩奴法典》的解释简明扼要:“世间难寻无罪之人……”

  因此,用一种超越所有理性解释的方式来看,古印度的国王、人、土地和自然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古老的信念,我们不能企图寻找理性的解释。……

  古印度的思想和因果报应说紧密相关,而与美国的有机论大不相同。国家的一切——不仅是人,还有自然现象以及国家的全部——都是彼此的组成部分。正义会带来福气和充足的物质。人的正义还会影响到天气。国王是特殊的人,是神圣之人,因此他的正义对于天气和其他现象会产生特殊的影响。博学而虔诚的婆罗门,尤其是圣洁而伟大的苦行僧也可拥有国王的这种特性。人们认为,身边有一个特别圣洁的修道者是件大好事,因为他会给周围带来繁荣。我想,许多思想简单、受教育不多的印度人至今仍然相信这一说法。

  国王有责任维护社会秩序,还有责任“取悦人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