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获_穿行宋末
新笔趣阁 > 穿行宋末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获

  杜昱下令让大梁各个州府清缴各地的土匪草寇,保障地方的治安。

  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梁治下的第一次农收不被外因骚扰,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太平日子的滋味,这才是最大的宣传。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沧州附近的郑家庄来说。

  这里因为靠近沧州城,原本村民们所有的土地尽皆被沧州的那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失去了土地的人们只能沦为佃农,就连一顿饱饭也成了奢望。

  那想到在春天的时候,沧州忽然变了天。大梁的义军攻破州城,他们再也不是大宋的子民而是成了大梁的百姓。

  初时郑家庄的人非常害怕,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贱如草芥,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裹挟着进入军队之中成了炮灰,更让他们担心的是义军会不会再对他们‘征税’。

  要知道之前交了大宋的税已经让家里入不敷出,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若再被人强征一波,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不过反抗他们是不敢的,也只能呆在家中向仙佛祈祷。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大梁的义军并未骚扰地方,也没有向他们‘征税’。相反的是他们发现往日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和豪强们成了阶下囚,在公审大会上被历数罪行之后当众斩首,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义军的官员当众宣读了大梁的新政。

  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是强制性将佃租定在最多五成。郑家村的里正郑山略微一计算,便知道按照这个标准租种同样的土地每家都能多出数百斤粮食,最起码能吃上几顿饱饭了。

  而且让他们高兴的还在后面,大梁取消了延续数千年的人头税,也就是说成年人也享受小孩子的待遇,不用向大梁官府缴纳丁口税。这样每家每户又能多出不少钱来购买食盐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相当于凭空又多了一个进项。

  让郑山兴奋的事情还没有结束,虽说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他们拿不回当初失去的土地,但他们租种的对象变成了大梁的官府。

  针对当前百姓们青黄不接的现状,大梁的官府更是提出新方法,他们可以根据租种的田地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贷款’粮食,等收获之后再还,条件就是他们必须依照官府的要求来种植新的作物和新种子。

  一开始郑山觉得不靠谱,大梁的官府居然不信任百姓们自己留下的麦种,但架不住家中三个半大小子每天饿的蔫头蔫脑,媳妇虽然不说,但那哀怨的眼神谁也抗不住。

  为了让孩子吃口饱饭,他一狠心率先到沧州的官府去报备,成了第一批‘官田’的佃户,而在当天他就领到了三袋粮食。

  回到家中,他按照官府中人教他的方法将玉米面和好,上笼屉蒸了一锅窝头。看着手中金黄的面饼,郑山眼中含泪,在青黄不接的日子还能有口饱饭吃太不容易了,尽管这是他租种二十亩官田换来的,尽管然后要还。

  他的三个儿子毕竟是小孩子心性,拿上窝头吃得香甜,更不忘记到街上去炫耀。一时间馋的村中的孩子鬼哭狼嚎,纷纷跑回家中找家长要吃的。

  郑家村的村民无奈,只好跑过来向他咨询。这些人倒不是不想租种官田,只不过听说必须要按官府的要求耕种不了解的作物和来历不明的种子他们有些担心。‘贷款’粮食是好事,可玩意没种好拿什么还给官府,家中无钱岂不是要卖儿卖女。

  而且这些村民大多胆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先出头,这才忍着观望事情的发展。如今见到里正率先做出决定,而且官府承诺的粮食一斤不少这让他们也非常动心,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没吃的也就罢了,里正家的三个熊孩子拿着窝头到处炫耀他馋人不馋人啊。

  郑山也没考虑太多,对这些父老乡亲他实话实说,表示眼下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不想点办法难道等着饿死?既然大梁官府说道做到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与其饿着肚子苦熬还不如搏上一把租种官田,他就不相信官府还能自己坑自己让他们这些佃农种不出粮食来。

  郑家庄的村民听了以为说的有理,于是纷纷学着郑山到官府去报备,领下临近他们村子的官田来耕种。

  他们也成沧州府第一个全部认领‘官田’耕种的佃户村。在这个年代还有是很多人不想冒险宁可相信地方上的富豪和大户的,而且大梁强制的五成佃租也让他们多收了两成,比起往年已经算得上好日子了。

  郑家庄成了典型,还被知府程雷亲口表扬,一时间倒是出了不少风头。不过旁人最羡慕的不是他们得到的夸奖,而是官府‘贷款’给他们的玉米面。

  过了一段时间到了耕种的季节,果然官府派下吏员指导他们用新方法种庄稼。不但有他们熟悉的麦子,还有一些不了解的根茎作物。

  而且为了防止官田缺水,大梁的官府更是派人在田间用古怪的器物打下一口又一口的水井,郑山等人原本还不看好哪些作物。但看到哪些水井之后,他们忽然对租种官田感到庆幸起来。

  果然,日后哪些庄稼长出秧苗之后就印证了他们的想法。对比起周边村落种出来的麦苗,官田的麦子长势更好秧苗也更粗壮,那绿油油的一片简直能把人心照化。

  农民就没有不爱庄稼的郑山等人更是如此,对自己租种的田地更加用心照看起来,他们觉得那是人生的希望。

  如今到了收麦的季节,再看官田与那些大户人家麦田的对比就更家强烈了,郑山粗略估算一下按照往日旧法耕种的小麦最多也就是丰年景象,一亩能产一石左右。而自己租种的官田看着麦穗的大小至少也在三石左右。

  可能他们在官府的帮助下将小麦收回家中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郑家庄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官府强迫他们种植的麦种竟然如此高产,亩产竟然达到了骇人的五石左右。

  去掉交给官府的佃租和还掉的粮食‘贷款’,仅仅是麦子的收获就能保证他们吃到明年这个时候还有盈余。

  郑山一算,这要是再算上田地里仍未收获的那些作物,今年岂不是能过上一个肥年,给孩子做套新衣服给媳妇扯上几尺布的盼头也有了。再想到大梁官府早就对他们说过,想卖粮直接卖给官府即可,价格公道不说还不会耍花招欺诈百姓。

  如此亲民爱民的官府,郑山觉得比当初的大宋要强出十倍不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d.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d.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